公路网是社会肌体的血脉,循环为本,效率为王。


(资料图)

近年来,河南省社旗县按照巩固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的要求,积极运用“环线思维”优化农村路网布局,促使地方产业、旅游、文化等资源连点成线、闭线成环、循环增效,形成质效并举、运游两宜的良好格局,进一步释放区域发展活力。

选准点位,连成破局之势

随着农村公路通达里程的不断延伸,如何让农村公路实现从“量”到“质”的转变?怎样让未来交通满足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需要?……诸多问题,已经成为交通部门新的课题。

为了察究农村之变,顺应发展之势,社旗县交通运输局把目光从一域一路投向全域全景,跳出公路看交通,打破条框谋发展,从“路产融合”“交旅融合”的全新业态中寻找切入点,探索突破口,尝试用创新思维回答时代之问。“环线思维”就是在这样背景下催生的实践经验。

“农村公路环线,不是简单地对城市环线进行复制,而是根据农村实际,因地制宜进行打造。”社旗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张坤介绍,在实践中,社旗关键把握三点,一是选点精准,从产业、旅游等实际需求出发,择优先行先试;二是业态丰富,服务种植、养殖、加工等诸多产业发展,深度挖掘资源;三是布局灵活,因地制宜确定改建路线和技术标准,不搞大拆大建。”

秉持这一理念,社旗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,通过选准点位,做优线路,逐步形成资源高效开发、多态融合发展的新局面。

有形之环,释放无形之力

通过对交通需求的精准把脉定向,社旗县结合文化旅游、山水风景、产业发展等业态实际,全力打造农村公路“环线”,以“四好”农村公路方便群众生产生活,以畅顺交通赋能县域社会经济发展。

以产定路。抓住“一园两基地”(国医仲景艾草产业园和安菜达蔬菜基地、丙玉蔬菜基地)等关键点位,提质改建艾草大道、蔬菜大道等产业路,打造环产业公路带,服务生态种植等产业突破发展。

以景定线。抓住“一山两库”(霸王山和湾刘水库、百亩堰水库)等关键点位,提质改建霸王山、千翠湖周边旅游路,打造环山环湖景观路带,促进旅游资源开发利用。

以文定脉。抓住“文化周庄”“艺术王蛮”等文化脉络,提质改善重点村周边路网,打造文化公路示范圈,助力地方特色文化发掘传承。

目前,“环线思维”的探索实践,已为社旗县农村公路的高质量发展打开了突破口。近三年来,社旗县多渠道投入建设资金6亿多元,提档提质农村公路800多公里,打造产业路、旅游路、文化路130多公里,围绕产业、旅游、文化等不同的功能点位,形成了10多条大小不一、主题各异的农村公路“环线”。这些“环线”呈现出多点并发、多线嵌合、环环相扣的良好循环结构,明显提高了农村公路的通行效率,释放出推动乡村振兴的源源动力。

融合之路,催生乡村之变

“环线”以结构性的思维,打破了农村路网的瓶颈,开启了农村公路由“量”到“质”的进程,也带动了乡村加速蝶变。

六月的社旗,艾草大道一路苍翠欲滴,“南艾小镇”艾香四溢,艾草中医药产业在这里初露峥嵘。趁着南阳中医药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,社旗县围绕艾草产业集聚园区打造了便利的路网循环系统,促使绿色现代农业和文化观光旅游融为一体,走出了一条宜业宜农、文产两兴的“艾乡”振兴之路。

同样得益于周边路网的改善,社旗县“文化周庄”也在文化文创、乡村康养和乡村旅游的多元化发展中,声名日显,先后被命名为“国家森林乡村”“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乡村”“河南省乡村旅游示范村”等。该村传承传统文化的女子工坊成功入选全国“非遗工坊典型案例”,唤醒人们文化记忆的同时,传统手工艺品也借助电商等渠道远销,为村民开辟了新的致富增收渠道。

“环线思维”成就循环之美,在宛中平原这块热土上,一条条通畅、美丽的农村公路,激昂起区域经济律动的脉搏,流动着现代农村的发展活力。(来源:社旗县委宣传部 申鸿皓 燕春雷)

关键词: